探究学科融合 赋能习作教学 ——计利珍名师工作坊第十六次研修活动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11月24日,苏州工业园区计利珍名师工作坊全体成员相聚云端,开展了“探究学科融合,赋能习作教学”的专题研修活动。
精彩课堂蓄能量
课堂,是最美的风景。围绕研究主题,工作坊成员呈现了两节精彩的习作课堂。娄葑实验小学顾宇星老师执教五年级习作课《_____即景》。顾宇星老师准确解读习作训练点,依学而教,带着孩子们在观察的基础上,抓住景物的特点,先自我抒写,再方法指路,接着引导学生自我修改提升,最后评价引导。课堂上将音乐与语文相融合,整堂课学生兴趣高涨,写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独墅湖学校姜修来老师执教三年级习作课《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姜修来老师将语文与科学学科完美结合,带着孩子们一边做实验,一边调动学生去观察记录总结。姜老师采用闯关的形式,帮助孩子们梳理实验内容,将理性客观的科学实验,转换成感性描述的个性化科学习作。整堂课趣意横生,发展了学生语言的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对科学实验的热爱与探究。
交流研讨引思辨
顾宇星老师和姜修来老师根据执教课例,进行了说课分享。两位老师分别阐述了自己的设计理念,并结合课堂展示分享了课堂的得失。接着,名师工作坊成员沈加云、卢通、虞圣姬老师围绕本次融作文主题,根据课例和大家共同研讨,积极评课,畅谈收获。
随后,名师工作坊成员万盼盼老师和大家分享了作文教学文献学习心得。万盼盼老师分享:习作教学要从小抓起,从细节抓起,讲究序列和渐进。“说”是“读”的反馈、“写”的桥梁,“说”是作文起步训练的关键,因此在小学低年级这个关键的年龄段,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引导学生从敢说到会说、爱说,并说得有条理,为学生创设多种多样“说”的条件。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我们需要不断钻研教材,整合资源,大胆尝试。
教学实践献锦囊
紧接着,名师工作坊成员顾瑞芳给大家带来了作文教学微讲座《融生活 同写作》。顾老师从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出发,围绕“情趣”、“智慧”和“梦想”三个主题,分享了自己在作文教学方面的心得体会,给了大家三个锦囊妙计。锦囊一:做有小情趣的语文老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体味酸甜苦辣,在回顾和反思中不断成长。锦囊二:做有小智慧的语文老师。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方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找素材,将写作和各种活动结合起来。锦囊三:做有小梦想的语文老师。引导学生一起实现梦想,让学生有获得感,被看见、被肯定。
名师引领促提升
活动最后,名师工作坊导师计利珍为全体成员做了《牵着研究去上课》的专题讲座。计利珍导师带领大家一起思维碰撞,围绕三个大问题:怎样的学科融合才是有效的?三年级和五年级的观察作文的指导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先写后教的习作教学怎样做才能更有效?大家结合今天的两堂课例和自己的教学实践思考畅所欲言:作文课实践学科融合时要以语文学科为本位,为语文所用,不能“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要在学科融合中加强语言实践。指导学生写观察作文,要把握写此类作文的基本要求,如观察要有序、有重点、要细致等。老师要创设让学生参与体验的真实情境,带领学生一边观察一边表达,引导学生重点观察什么,这样学生就更会表达,更乐于表达。先写后教要先指导学生审题,让其各自写,再根据学生的写作情况制定教学目标,问题导向,精准施教,举一反三,序列练习,这样的教学有实效。
碧波深处有“珍”奇。本次活动计利珍名师工作坊的小伙伴们在导师计校的引领下共话习作教学,有力量地生长,不断提升习作教学品质,享受习作教学的幸福。
撰稿:钮丽芳
一审一校:顾宇星
二审二校:沈加云
三审三校:计利珍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